高温是夏季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。
过去两年,我国度过了气温急速高涨的两年夏季。据有关数据显示,去年和前年的夏季,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国内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,前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。显然,今年的高温橙色预警,比前些年都来得更早,甚至更加猛烈。
不止中国,世界多国都在面临着全球高温的严峻考验。
全球变暖使得之前比较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常见,也越来越强。在全球范围内,很多国家的地区都已经进入40℃高温天气的考验。以印度为例,自3月1日以来,已有16,344例中暑病例;在进入6月后,印度北部各邦和首都新德里高温持续加剧,最高气温已逼近50℃。
“我们已经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,高温天气没有最热,只有更热。”
今年夏天,是一个绝对炙热的季节。
而每每到了高温炎热的夏季时,巧克力却迎来一年之中的销售寒冬。巧克力拥有浓郁的口感,是人们一直以来所喜爱的零食,不过大多数巧克力都有着“遇热易融化”的特点。
巧克力口感细腻润滑、入口即化,制造商们通过在巧克力中加入不同含量的可可脂来提供这种“入口即化”的特性。但可可脂在34℃—38℃左右就会融化,这也导致巧克力在环境温度平均为37℃或高于37℃时会迅速并彻底融化。
巧克力的低熔点造就它的精致奢华感,但与此同时,巧克力对于温度敏感的特性同样也是运送和贮藏的痛点。
由于巧克力本身的特殊属性,导致巧克力在夏季售卖时,可能还没等消费者送到口中就融化了。在室外环境温度可能高于37度的普遍情况下,巧克力的物流运输和冷链体系也面临着难题,高温情况实在是不利于巧克力的运送、保存。
关于“破解方法”,许多热带国家所贩售的巧克力,大多都会采用以植物油取代可可脂作为“代可可脂”的办法,这种制作手段会让巧克力产品变得更易保存的方式。
但坦白来说,在全球消费的大健康趋势下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更加在意巧克力产品中是否含有代可可脂,因此这种方法现在也变得不那么“讨巧”。
我们都知道巧克力的一般储存温度在5℃-18℃。当室内温度低于18℃时,此时只需将巧克力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即可;当温度过高时达到28℃以上时,巧克力会自动融化,影响食用时口感。
无独有偶,对于一些大型商超连锁来说,可以通过中央空调等手段来调控店内的整体温度,但对于像夫妻老婆店等小型终端来说,把控室温却成了难事儿。
因此,冷柜会在夏季被这些终端店视为“庇护所”。
当冰品、饮品正在经历“销售旺季”时,巧克力却进入到“冷藏季节”。不大不小的冷柜中,前有冰淇淋、后有冷饮料,巧克力的日子会好过吗?
这里其实有一个误区。我们都知道家里的冰箱普遍是上下两部分,上方是冷藏、下方是冷冻,和冰淇淋、冻品不一样的是,巧克力所需要的仅是冷藏即可。
把巧克力放到冷柜中的冷藏区域恒温保存,既可以保证巧克力不被融化,又可以保证巧克力表面上较少出现返霜现象。